大连主题公园的“强IP”之路

中国旅游市场在历经产业转型升级,从观光游、休闲游到度假游,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转变,主题公园无疑成为“浪漫之都,时尚大连”锁定的重要载体。面对着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连的主题公园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层融合,打通大连文旅产业的“强IP”之路。

由资源到产品的转化

大连主题公园从打造之初就一直领跑全国, 1992年大连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2002年由海昌集团打造的中国第一个海洋极地动物馆——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落户大连,被称为中国最浪漫的海洋主题乐园——大连圣亚海洋世界拥有当时亚洲最长的118米海底通道。

1999年,大连注册了“浪漫之都”城市旅游品牌及43个系列相关产品的商标,这是国内第一座以城市形象进行商标注册的城市。大连率先将整座城市整合成一个旅游产品来打造了“浪漫大连”城市品牌,在中国掀起了一阵旅游城市品牌营销的潮流。可以说,在没有“IP论”的20年前,大连已经率先迈向城市IP的探索与经营。

由此可见,大连当时在主题公园的打造、休闲和浪漫氛围的营造上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品牌效应,开创了新模式,引领了新潮流。大连圣亚确立了整合资源、打造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战略,以“大白鲸计划”为载体,以“打造中国蓝色迪士尼”为目标。前期通过线上文学、动漫IP的打造,中期将其逐步地拓展到线下城市乐园,最后延伸至主题公园的再建设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IP资源的渗透。海昌集团投入巨资打造自身的IP品牌。其中,海昌集团投资周星驰的3D魔幻电影《美人鱼》的战略在投资市场中显得尤为的耀眼。《美人鱼》在获得大满贯票房的同时,也成功地将美人鱼的特色IP与海昌海洋公园结合起来,形成了美人鱼系列品牌。除此之外,海昌海洋公园与淘米网合作开展主题营销活动及摩尔舞台剧主题巡演活动的同时,联合淘米网打造《摩尔庄园大电影3:魔幻列车大冒险》。这些全方位、多渠道的IP拓展,及智慧的热点触碰和捆绑宣传,都为海昌海洋公园打造独有的IP形象做出了坚实的铺垫。

不难发现,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大连乃至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深度都在增加,发展模式也更为创新。轻资产模式的拓展、多元化盈利的追求、增开新项目等都成为当今主题公园市场的新尝试,IP渐渐成为主题公园在“黄金时代”的运营之术。

由品牌到IP的转化

头上戴着卡通人物的发箍,手里握着卡通人物的气球,嘴里吃着卡通形状的棉花糖和冰淇淋,身上背着卡通人物模样的包包……不论是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大型主题乐园,还是随处可见的小型游乐园,卡通人物原型的出现总是会受到小朋友和大朋友们的欢迎。

原创动漫IP的加入使主题公园品牌人格更为鲜活,拉近其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促进与公众沟通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实现原创动漫IP在主题公园的落地,将动画故事实景化,并开发IP主题玩具、图书、文具等衍生产品,也是主题乐园品牌在受众心中深化印象、建立情感的体现。在以IP打造主题乐园的“灵魂”,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体验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主题IP衍生产品,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IP是通过内容实现人格化的构建,品牌则是通过产品与服务支撑价值主张。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当一个品牌开始通过制造内容塑造人格化表达而非单纯以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主张,实现IP化运营时,就完成了品牌向IP的转化。主题公园需要塑造品牌,更需要深化IP。

归根结底,创造出经典的IP形象,拉进IP与消费者的距离,是主题公园在当今时代的运营之道。主题公园与其说是一个场景、一个画面、一个建筑建造,不如说它是一种理想乐园的再现,吸引着千千万万拥有着美好梦想的人,走入其中,尽情快乐。

    A+
发布日期:2018-11-27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大连网自媒体,不代表大连网的观点和立场。
  •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于2018-11-27 ,由大连发表。
  • 转载请注明:大连主题公园的“强IP”之路| 大连